發文作者:louisfaye | 11 十二月, 2007

產業瞭望-私募基金前進日本得步步為營?

蔡綺芝/國際新聞中心

 2007年次貸風暴加上經濟疲軟,美國銀行業者無不緊縮銀根,跨海反觀日本銀行卻躍躍欲試,加上當地大財團過去10年來因盲目擴張、事業亟待重整,看在心癢難耐的美國私募基金業者眼裡,正是到日本大展身手的時機。不過,「天時」「地利」雖佳,「人和」才是最後成交關鍵。事實證明,要征服日本社會防備甚強的忍者影舞心,有時錢多還不一定好辦事。

民族自尊心vs.私募基金

美國私募基金天王凱雷集團(Carlyle),就是其中在日本差點踢到鐵板的案例。話說2000年凱雷在東京成立辦公室,正值日本經濟大蕭條10年來最低點。當時凱雷行事相當低調,為的就是不想引起日人反感,譬如,凱雷在日本發行基金募資,便限制非日本人投資金額不得超過募資總額的一半,希望爭取日本人認同,這種作法的出發點,在於不論經營權發生何種異動,肥水比較難落「外人」田。

不過,當凱雷2001年延攬的日本大將Masato Marumo,看上了KDDI旗下PHS子公司DDI Pocket,原以為採用「以日制日」策略加上銀彈攻勢,搖搖欲墜的DDI Pocket便能手到擒來,其實不然,一旦卡上了日本人的民族自尊,凱雷這條收購之路註定崎嶇波折,延宕2年之久才告拍板。

據了解,DDI Pocket原屬於日本行動通訊營運商KDDI麾下,所開發的PHS(Personal Handy-phone System)技術,通話品質較佳、收費較手機低廉5分之4,被視為小範圍內的行動通訊替代方案,引入台灣之後在都會區也甚為流行。不過,PHS在車輛移動或火車上通訊不佳,通話中斷(Dropped Call)是家常便飯, 1995年推出時雖較好叫座,但隨著近年來手機通訊價位下跌,PHS優勢不再,日本另2家PHS業者不得不關門大吉,知情人士透露KDDI因自家手機通訊業務急速成長,遂升起出售DDI Pocket的打算。

M型社會成PHS利基

問題是,PHS既然在日本電信市場早已過氣,凱雷為何對收購DDI Pocket興趣濃厚?因為Marumo在其中看到了M型社會的商機願景,他堅信,對成本控制錙銖必較的日本中小企業,PHS還是相當具有賣相。2001年9月,凱雷開始接觸KDDI,提出收購方案。

據悉,凱雷和KDDI遲遲未能達成共識,說服KDDI脫手DDI Pocket,部分原因,和日本財團對出售旗下部門視為奇恥大辱,不無關係,尤其對私募基金業者大舉融資收購標的、再予以轉手獲利的投機作法,防備心更強。報導引述內幕人士指出,日本大企業也對子公司員工甚具有責任感,擔憂DDI Pocket一旦落入私募基金業者之手,員工命運禍福難料,當然KDDI對此說法以不予置評來回應。

凱雷最後想到一招,那就是引進KDDI股東之一的京瓷(Kyocera),作為投資DDI Pocket的事業夥伴,並告知KDDI大可保留手中的DDI Pocket股權,以避免出脫子公司伴隨而來的罪惡感。歷時2年斡旋,2004年6月終告拍板定案,凱雷宣布以20.3億美元收購DDI Pocket約60%股權,為最大股東,而KDDI和京瓷則是合夥投資人,據悉,這是當時私募基金在日本成交規模第2大的收購案例,僅次於Ripplewood在2003年收購Japan Telecom。

日籍高層出馬懷柔奏效

然而DDI Pocket員工對於私募基金凱雷的進駐,難免擔憂,加上當時Ripplewood收購Japan Telecom僅7個月後竟馬上轉手賣給1家網路公司,獲利超過3倍,短視近利的作風引起日本社會大為不滿,儘管DDI Pocket員工全數獲得留任,但Japan Telecom前車之鑑使一股情緒性的批評聲浪大肆蔓延,讓凱雷接管DDI Pocket時頭痛不已。這時主導收購案的大將Marumo,決定來一趟下鄉出巡之旅,拜訪所有主要據點,說明凱雷將長期持有DDI Pocket,留任現有管理層等長期發展規劃。

Marumo的下鄉之旅,讓這一群2年來未獲得KDDI高層垂青且士氣低落的員工,意外久旱蒙甘霖,心誠悅服,加上Marumo為公司改頭換面,重新命名Willcom,又廣納進言邀請員工參予決策,激勵其參予感,意外為低迷不振的PHS在脫離母公司控制後,闢出一條活路。Willcom高層開始落實源源不絕的業務創意,又大舉投資技術來降低PHS斷話率,在徵得凱雷美國創辦人同意之後,2005年5月推出日本第1個無限量使用的PHS(Flat Rate)通話方案,月租僅25美元,在行動通訊市佔由2004年3%大增到2007年5%,用戶成長率高達5成,截至6月總數約465萬人。

Willcom變身金雞母

Willcom潛力還不只這些,其所開發的新一代高速網路技術,實力雄厚,可望出現取得日本政府即將發放的2張無線執照其中之一,凱雷計畫在取得執照後公開出售Willcom股份,顯見耐心和日本人搏感情的在地策略,終於見效,即將歡笑收割的凱雷果然還是贏家。
凱雷在日本的案例,令人不禁聯想到2007年同樣被私募基金看上的日廠JVC(Victor Co. of Japan)。2月時傳出3家私募基金業者打算出價購併JVC,名單上的業者包括德州太平洋集團(Texas Pacific GroupTPG)、CCMP Capital Asia以及Permira Advisers,但遭點名的私募基金一開始都三緘其口,不予置評。JVC引人垂涎的主要原因,和DDI Pocket如出一轍,因為JVC已連續虧損4年,其母公司為松下電器(Matsushita Electric),持有JVC 52%股權。儘管購併題材讓該公司股價一度大漲,不過,JVC高層卻極力抵抗不願讓私募基金掌握多數股權。據悉,TPG曾多次和松下談判未果,連澳洲投資機構CPH(Consolidated Press Holdings)也傳出有意參一腳。松下似乎傾向把JVC出售給其他廠商,也不願落入外國私募基金手中。最後,由似乎「門當戶對」的音響設備製造商Kenwood得標,計畫2008年和JVC合併,成為1家聯合控股公司。至於成效是否能比擬DDI Pocket透過凱雷打造後,變身賺錢的Willcom,當屬後話了。


發表留言

分類